华誉教育
相遇华誉,助力成长!
总能听到许多父母抱怨:每天为了孩子付出了百倍的心血,耗尽了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却收效甚微。
孩子叛逆、不听话;成绩不好,写作业拖拉;性格怪僻,容易发脾气……
常听人说,世界上没有熊孩子,只有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父母,那到底什么样的育儿经,才是父母最实用的呢?
有多少中国妈妈
正患上了“育儿焦虑症”?
前一阵子,有两名妈妈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,分别登上了微博热搜榜。
一位是南京的妈妈,今年33岁,辅导女儿写作业时,因为孩子动作磨蹭,一生气,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,诱发了中风。
另一位是武汉的妈妈,因15岁的儿子2019年要参加中考,她每天晚上都要督促儿子学习,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极其不听话,隔三差五就跟妈妈吵架。
中考的紧迫,孩子成绩始终不见提高的焦虑,导致这位妈妈长期严重失眠,最终突发心梗,险些丢命。
此类新闻屡见不鲜,让不少孩子妈胆战心惊:成绩什么的随他去吧,保命要紧!
辅导孩子写作业,一直是妈妈们的心病。
许多妈妈,白天要在职场拼杀;晚上下班后不得不急忙赶回家,打起精神和孩子上演“写作业”三十六计,身心疲惫,焦虑不堪。有的时候还得亲自上阵给孩子开小灶,辅导功课。
孩子写作业磨蹭了,妈妈们气急之下就会批评她们,可孩子被批评后,反抗性反而越来越大,不仅作业完成的效率更低,还经常跟妈妈发脾气,严重了还会躺地下打滚。
心理学家说:焦虑的妈妈,最容易培育出情绪失控的孩子。
不写作业母慈子孝,一写作业鸡飞狗跳,育儿路上屡屡受挫的妈妈们,心情越来越差,看着撒手不管的丈夫,内心常常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。
缺席的爸爸
是家庭教育失败的“病根”
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,往往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,而一个焦虑的妈妈背后,多半藏着一个缺席的爸爸。
2018年年初,北京一教育机构,曾经对上千个有3-6岁幼儿的家庭做过调查。
结果显示:有高达80%的爸爸,坦言自己工作太忙,根本没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;有超过一半的家庭,存在爸爸完全缺席,妈妈充当子女教育主角的情况。
成功培养一个孩子,花费的精力远比金钱更重要。
3岁之内的养育和照顾;3-6岁习惯和性格的养成;6岁以后的学习监督,兴趣班、辅导班、学校的选择……
这些隐形的工作,看着不起眼,工作量却巨大无比,常常让人心力交瘁。
而认为只需承担费用就万事大吉的爸爸,首先伤害的,就是妈妈与孩子。
当爸爸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,孤军奋战的妈妈就会陷入孤独和不安中的恶性循环,导致情绪暴躁、焦虑。
经典电影《克莱默夫妇》中的梅丽尔·斯特里普,便是经典例子。
妈妈的不良情绪,也会很快传达到孩子身上,导致孩子性格越来越叛逆、敏感和怪僻,逐渐成长为大家眼中“不听话”的孩子。
家是两个人的,陪伴和教育孩子,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,爸爸也必须参与进来。
好的家庭教育
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
一个幸福家庭的经营,靠的是夫妻双方的热爱和付出。
父亲的勇敢、坚强与担当,母亲的温婉、呵护与关怀,对孩子的成长缺一不可。
只有父爱、母爱都不缺席的家庭,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、性格乐观、人格健全的孩子。
一个聪明的妈妈,要懂得制造机会,让爸爸尽早参与到育儿过程中来。
从浪漫的两人世界,到一地鸡毛的二胎生活,妈妈们要“机智”一点,促使爸爸们尽快成长为一个勇于担当的父亲。
一个合格的爸爸,即使工作再忙,都不会缺席孩子的每一刻成长。他会与妻子一起带着孩子,用脚步去丈量世界。
无论是青山碧水,还是层峦叠嶂,再好的风景,要和家人一起看,才最完美。
智慧的父母明白:与其将孩子围困在房间、教室及兴趣班这一亩三分地里,不如带他们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。
寓教于乐,再难的作业也会是甜的味道!
孩子智力的开发,需要海量知识的存储,而这一切,从领略大千世界、感受生活美感开始。
成长路上,要培养,更需要“陪养”,而正是父爱与母爱交融的“陪养”,让孩子茁壮成长。
再难言的“育儿经”,有夫妻双方的热爱与付出,都会变轻松!
评论-
新版评论功能开发中